Saturday, September 13, 2008

千里走双骑 –自行车上看法国(十二)两千年前的辉煌--Pont du Gard

按新的作息表,俺们空着肚子一早就上路了。开始的10公里全是上坡,强劲的顶头风更是雪上加点儿霜,让我尝足了风爷爷的威力:俺使出吃奶的劲,也不过是5公里/小时的爬行速度。不到9点我已经是筋疲力尽,也顾不上等到下一个小镇买早点,随便路旁找块空地一屁股坐下,将昨天剩下的冷面包胡乱涂点花生酱,加上与LD分享的半个香焦、桃子,几分钟的狼吞虎咽,早餐搞定。

正那儿品尝嘴里剩余的花生酱味儿呢,马路那头飞快地飘来一片彩云:一队百人自行车赛车队员们,以30公里/小时的高速从我们眼前飞过。还不待我站起来挥手致意,“bonjour!” “Hello!” “你好!”的声声问候从已经飞车而过的车手们身后传来。从那身着五颜六色的运动服的背影中,实在难辩是否有华人骑手。

车队过来了:


一眨眼工夫,过去了!


看看飞驰而过的人家,再看看我们这对磨磨蹭蹭的老牛拉重车,惭愧啊。

Nimes以北是丘陵地带,尽管我们绕道而行,不过是将大坡分成连绵不断的小坡。顶风加上坡使得今天的进程缓慢,午饭前一个2公里长的大坡,我用最低挡,4公里/小时,如同步行。

又爬上了一个坡:


逆风行:


顶风作案的收割机,洒向我们都是麦:


路过一个小村庄:


万里迢迢去看的桥就是在这条河上(le Gard ou Gardon):


下午1点,我们到达今晚的宿营地Uzès。Uzès是个小镇,因为地处Nimes和pont du gard之间,游客众多,都说是个有魅力的地方。碰巧我们是星期六到的,正赶上闻名四方的周六市场。旅游办在市场中心,要下午2点才开门,于是我们分头一人逛市场,一人找到一家自行车行再修车踏板(10欧)。

Uzès的周六市场:


太阳花:


猜猜这是什么花?


穿过Uzès小镇去今晚的野营地:


Uzès只有一个私营的野营地,离镇2公里。地盘不大,价格不菲(17欧/天)。营地里好些自行车驴友,可惜全是法国人。夜幕降临后,拉琴的、弹吉他的,好不热闹。

营地登记处,颇有农家小店味:


绿草深深是上好天然床垫:


泳池蓝,竹林翠,池旁小馆饭菜香:


在软软的天然床垫上睡了个好觉,一早起来咱们打起背包就出发。走出10来公里了,LD才突然想起,忘了收晾在树上的衣物。共计损失游泳衣、裤各一件;大、小毛巾各一条;长背包带一根(当晒衣绳使来着)。LD平时轻易不犯这种小儿科错误,难免几分沮丧。我赶紧上前安慰:“咱如今骑车减肥成功,正好要买一套比基尼显摆、显摆。你也可以入乡随俗,大裤叉换小紧身哈。”LD一听乐了,照你这么说,赶情咱是故意落下这些东东,以便鸟枪换炮啊,呵呵。

自从Nimes出来,路上骑自行车的就多了。Uzès到pont du gard有专门的自行车道,即使偶有与机动车辆分享道路时,定有如此标记提醒驾驶员们对俺们这些“老牛车”多多包涵:


早上9时许,我们到达Pont du Gard(嘎德桥),直译为“河上的桥”。瞧人这名字取的,特显古时候人性的淳朴哈。嘎德桥建于公元前19年,主要用作水渠(aqueduct),其次才为桥梁。想想2000年前那时光,咱中国人也正忙着呢:秦始皇赶着建万里长城,逼得人孟姜女千里迢迢去寻夫。相比之下,俺更心仪这个集数学、力学、建筑工程为一体的“河上的桥”。万里长城宏伟壮观,是劳力密集型的干活,任何一个皇帝可为。嘎德桥需要高水平的设计,高精度的完成,才能使如此工程屹立千年而不倒。下面是网上搜罗来的具体数据:
Built on three levels, the Pont is 49 m high, and the longest level is 275 m (300 yards) long.
• Lower level: 6 arches, 142 m long, 6 m thick, 22 m high
• Middle level: 11 arches, 242 m long, 4 m thick, 20 m high
• Upper level: 47 arches, 275 m long, 3 m thick, 7 m high
On its first level, it carries a road and at the top of the third level, a water conduit, which is 1.8 meters (6 ft) high and 1.2 meters (4 ft) wide and has a gradient of 0.4 percent.
嘎德桥:


千年桥穹:


桥前说明书:


待我们桥前吃完早饭,大队的旅游团进来了。桥上顿时人声鼎沸,英、法、德、西语乱飞。在这儿不但见到成群的美国人,也有同是黄面孔的日本人、台湾人。听到久违的普通话,虽然美中不足是台湾国语,也一样让俺倍感亲切。

从桥(pont)上看河(gard):


再见,古代工程的wonder:


自Maze至Uzes骑了64公里。

(十三)差点儿成了梵帝冈—Avignon
吃过早饭,看够了河上的桥,咱们继续向阿维尼翁(Avignon)前进。阿维尼翁是普罗旺斯地区(Provence)的大城市,据说是“风城”,一年大半时间刮大风。可今天一路却无风,不过上午10时,已经热得像那天在Meze一样。俺不由得暗自庆幸我们一早就上了路。

路过一个原子能发电厂。法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子能发电国,在这高价石油的时代,应该是稳坐钓鱼台,笑看老美以血换油。还注意到欧洲的火车都是电动,记得湾区也曾提议将Caltrain(旧金山到圣荷西的通勤火车)改为电动,却因巨额预算而夭折。不知欧洲各国如何成功改装油路到电路的?


途中又一小村庄:


从Uzes到Avignon,即使是绕道也不过30公里,咱们下午一点就到了。这次旅行我别的书没带,就带了一本老掉牙的Lonely Planet – Western Europe,还是十几年前我到欧洲出差前买的(此书每年更新,所以我那本真是老黄历了)。你别说,老黄历有时也有用:就是从此书中,我们找到Avignon教皇宫对面的小岛上的野营地Bagatelle。岛上的野营地很大,200多个帐篷、RV位,还有一个三层楼的hostel(青年旅馆)。因为是老营,近水楼台先得月,占了块好地。营前青青草地上,郁郁柳树下,面对教皇宫美景,听流水潺潺,任凉风习习,哪儿去找更好的歇息地方!


Avignon之所以出名,是因为1309到1377年,这里曾是教皇的驻地(相当于今天的梵帝冈Vatican, Italy)。也就是说那地儿对天主教来说曾是咱中国抗战时期的南京“伪”政权,或是“新都”重庆?不管怎么说吧,教皇的搬迁,带来了大量的金银财宝,将无名小镇Avignon修整得美伦美焕。还有一个小插曲:我本来以为住在Avignon的教皇,不过是厌倦了罗马的生活,跑法国来换一种活法。后来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,才知道罗马并不这么认为,指Avignon教皇为“伪”教权。看来历史上的事就是这么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永无休止。所以俺还是废话少说,上几张教皇宫的照片吧。

教皇宫--宫前有真正的swiss guard守卫,以证明其正身。照片上看一般,实际非常壮观:


换一个角度:




宫下断桥,对面就是俺们住的小岛:


古城中人家:


近看断桥:


桥后有免费游艇到岛上。本来我们并不知道有如此好事,正那儿看桥呢,一陌生人突趋前告知免费游艇的事。看来咱俩定是眉慈眼善,天上砸下个馅饼,楞能掉俺头上,呵呵。:-)


船上看断桥、教皇宫:


回到小岛上,再看全景:


晚饭在营内食堂吃的,刚吃完饭,食堂里一窝蜂地涌进一队暑假来旅行的德国孩子们。今晚是足球欧洲杯决赛:西班牙对德国。孩子们身披三色德国国旗,来给自己的队伍加油。


满食堂一片德语声中,也有几个不和谐音。仔细一瞅,竟是咱的同胞MM!三个姑娘中俩来自香港,另一个是大陆在意大利的留学生,利用暑假来法国旅游,三人在青年旅馆里同房。不用说,他乡遇老乡,两眼泪汪汪,我们一见如故。香港MM在阿维尼翁三天了,以此为基地出游普罗旺斯地区的名胜:河上的桥,熏衣草之乡等。啥是熏衣草啊?俺老土的问。MM拿出一张中文旅游图,让我看图识草。切,原来是俺家种了一片的lavander!还说什么当代国内小资们对此趋之若鹜,不远万里来瞻仰,想不到俺这老土,竟已不知不觉地小资了一把哈。

途中所见熏衣草(lavander):


万紫丛中一点黄:


(十四)踏着梵高的脚印—Saint Rémy
因为Avignon城3面被Rhone河和其支流环抱,我们要去的南方只有一座高速公路桥,早上费了老大的周折才上了桥,出了Avignon城。今天我们计划去Saint-Rémy-de-Provence。Saint Rémy是个风景如画的小城,据说这里的光线和风景在画家们的眼中别具一格,所以大画家梵高(Vincent van Gogh)在这里养病(精神病院)的短短不到2年中,竟高产148幅世界名作,将Saint Rémy城内外的美丽景色永远地留给了后人。出城向南走不了几步,就是平地突起山石嶙嶙的Alpilles山脉。山上的苍松、怪石给画家予灵感;城中花草茅屋、城外兰花橄榄树都是画家的题材。古时候Alpilles是扼守普罗旺斯平原地区的军事要地,现如今此山是俺们路途上的拦路虎,体力和精神上的挑战。

先来看看地图。瞧瞧那块蛮横地挡在我们面前的Alpilles山:


麦子熟了,Alpilles山遥遥在望:


朵朵花儿向太阳(途中多片葵花地):


这次出行,LD带队,我做后勤。没想到俺光低头骑车不问路,竟被带到了这么块大石头前,居然还要我骑车上去。哼,等着俺手脚并用爬上去吧。要骑你自己去,我在这里等你;要不你在前面Salon-de-Provence等我2天,我绕着山骑过去。LD仍不轻言放弃,说那山上有个古堡Les Baux-de-Provence,整个村庄建在山顶的大岩石上,非常独特。我说:那好啊,你自己骑车上去,我坐公共汽车随后跟来,咱们山上见。看我一幅嘻皮笑脸样,LD无奈,将我安顿在旅馆里,自己装上几大瓶水,正午时分,太阳最烈的时候,独自爬山去了。我呢,仔细研究了在旅游办拿的公共汽车时刻表,有趟班车下午2:10出发,30分钟后到Les Baux,没准还赶在LD之前呢。想象LD呼哧呼哧爬上山来,俺已以逸待劳等在山顶处,潇洒地朝他挥手、、、、、、哈哈,太得意了。

LD走了后,我赶紧骑车到城北的Inter Marche(和Super U一样是法国的又一个连锁超市)买了比基尼泳衣,和紧身小泳裤。这次住的旅馆有个漂亮的游泳池,咱可不能错过显摆的机会,呵呵。剩下来的一个小时,俺早早地就到城里小广场边的公共汽车站去等车。俺的法语不好,可不能因此错过班车,让LD一个人孤单游。眼看着2点了,车站上仍只有我一个等车人,俺心中不禁有点惶然。终于在2:05时来了一辆大巴,不用说,就是它了。不待车停稳,俺就一个箭步窜了上去。见我一手拿钱,一手指着时刻表上Les Baux的模样,胖胖的老法司机将头摇得跟货郎鼓似的。比划半天我终于明白这车不去Les Baux。那到Les Baux车怎么还不来呢?司机的胖手指移到时刻表最下面的一行小字上,我仔细一瞧,TNND,到Les Baux的班车是季节性的,明天才开始有班车!想想LD费老劲骑上山头,却不见LP身影的情景,俺心里那个沮丧啊,就甭提了。

不过,也不能总在那儿沮丧吧,还有一下午的时间要打发呢.于是我又回到旅游办,打听四周是否还有其他可游览之地。没想到却意外发现梵高遗迹,于是俺踏着画家的脚印徘徊于熏衣草花从中、橄榄树下,沉浸于艺术的氛围里,乐而忘返。真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。

等车无聊,照张车站对面的 Saint Rémy城中老教堂:


到Saint Rémy就不能不和梵高挂上钩,我们住的旅馆就叫“梵高旅店”:


梵高写生之一:


昔日荒原,今日家园:


如此窄小的过道,实在想象不出当年开阔的情景:


美丽家园:


小道尽头,意外看到罗马古城Glanum留下的 The triumphal arch of Glanum:


整整一下午,我行单影只,徘徊于梵高当年wander过的小路上,满眼都是那灰绿色的橄榄树、紫色的熏衣草、金黄灿烂的向日葵、蓝色的兰花、红色的土地、黑色的山石、、、、、心中渐渐地有了一种感动,恍惚感受到了画中那地中海夏日的阳光,折射在烁丽多彩的自然物体上,竟是如此的柔和、那样的透明。

时近黄昏,我恋恋不舍地告别梵高,回到旅馆,LD已经回来多时了。原来他出了城,也未看路,闷头向南行。结果错走到汽车上山的路上,交通繁忙;加上今天下午高温35度,骑到一半,水已耗尽,四顾无人,全是呼啸而过的汽车,不禁索然,无功而返。

唉,今天我乘车上山不得,他骑车上山不到,看来真是命啊!冥冥之中注定我们得一起骑车上Les Baux。既然如此,我也豁出去了,大不了我推车上山就是!主意已定,咱先得乐且乐,换上比基尼、小裤叉,跳入清澈泳池,好好享受、享受。

晚饭是take out pizza 和pinini。以前在美国没有吃过pinini,这次吃了个够。Pinini其实就是三明治(sandwich),做好后,夹在两片铁板中再烤,将面包烤得脆脆的,奶酪烤化了后吃。比较对俺们老中爱吃热食的胃口。

买了pizza后,LD带头,一手扶车把,一手端着皮萨盒,飞快地穿梭于城中小巷。我跟在后面,实行全场紧逼盯人。偶尔抬头看去,LD的背影在前面忽隐忽现,活脱一个本地皮萨店的送货小子。

Saint Remy城中小巷:


今天Avignon到Saint Remy 40 公里。

(十五)无限风光在险峰—Les Baux-de-Provence

昨晚托梵高的福,睡得特香。今天7点起床,感觉贲好。一人啃了一只香蕉后,趁着早晨的清凉,我们直奔Les Baux。

先给大家来一张网上顺来的les Baux全景,看看值不值得俺们巴巴地去看她:


从Saint Remy到Les Baux并不远,十几公里而已。我们走的这条路基本上是自行车专用,前面5公里平路沿山脚西行,然后一个左转弯,突然就开始上山了。俺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:one step at a time,步步为营,不心焦、不冒进。实在不行了,就下来推。就这样,我一步又一步,任汗水滴滴,气喘嘘嘘,外面的背心湿透了,LD走的不见影了,我仍在那里一步叠一步蹬车不止。后面有人赶上来了,尽管他自己也是上气不接下气,可仍不忘给我一些鼓励:“Bonjour. Allez! Allez!(加油!加油!)”我挣扎着报以微笑,没敢吱声,怕这口气松了的话,接不上来。呵呵。

又过了一个急弯:


喘口气,看看走过的路:


再回首,快到顶了:


就这样一步一个车咕碌印,俺居然骑上了Les Baux!


到了山顶,果然是风景这边独好!想想俺这么个菜鸟居然骑上了Les Baux,俺就乐得手舞足蹈,光知道咧着嘴傻笑。

正在磨磨蹭蹭慢慢体验登峰的快感,那边小路上来了俩徒步登山的。放眼看去,方圆数里就咱四人,俺法语再烂,此时也忍不住要与人分享成功的快乐。不料那中年帅哥竟讲一口流利英语,是俺们的邻居加拿大人,曾是渥太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教授!教授十七年前遇到巴黎美女,坠入情网,放弃国外高薪、高职,追到法国,终于赢得美人心。现在他们住在山下小村庄里,远程通讯(telecommute)为美国公司做做研究,隔天爬爬山,享受法国的美景、美食,lived happily ever after…… :-)

教授对Les Baux非常熟悉,说起来如数家珍。从2000多年前罗马帝国时期起Les Baux作为这个地区的最高点,控制着从马塞(Marseille)到Mt. Pellier的一大片地区。正因为Les Baux的重要军事位置,罗马人不畏艰难将大道修到了山上。罗马帝国衰败后,诸侯混战,谁控制了Les Baux谁就控制了山下肥沃的普罗旺斯平原。拿破仑时代,Les Baux再次重现辉煌,因为这里出产的aluminium ore Bauxite是造加农(canon)炮弹的重要原料,Bauxite也因Baux而得名。

教授带路走在古罗马道上:


看看古道上日久天长磨出的车轮印:


再看对面山头上的Les Baux古堡、小村:




Les Baux村外:




9点钟,到达Les Baux村。旅游车还没有上来,只有几个散客,店铺也都没开门。我们坐在这里一边欣赏美景,一边吃早饭:


都说高跟鞋不能走石子路,还真有不怕咯脚的美女:


村里的古庙:


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饭店:


沿着Les Baux村里的小路再往上就是Les Baux堡。Les Baux城堡建在山顶的大岩石上,虽然现在只剩下废墟,仍是十分雄伟壮观。

通往城堡的小路:


堡内的教堂:


这些古时的大型武器,从俺看过的电影来看,是用来攻城堡用的。其实这山头上的城堡根本不用攻,围它几月,断水断粮,自然就会投降。故事里说古时候,军队攻城不下,死伤惨重。没法,只得将城围起来再说。谁知27天后,Les Baux就乖乖的举白棋,不攻自破了,投降的条件就是马上给俺们粮食若干斤、饮水若干桶:


站在山顶看山下富饶的田园,据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马赛城:






城堡图:


Les Baux古堡鼎盛时期有居民4000人,现在只有20人常住。古城堡内全是废墟,这里曾是一个窗户?


依岩石而建或建在石头里的房子?


昔日繁华的市场,左边的木结构,是将小偷砍手示众的刑具:


贵族(my lord)的宫殿(castle):


从castle看les Baux村:


castle废墟:




到岗亭的风化石台阶,因年长日久,石头里的海贝化石清晰可见:




想当年,从这里看出去,想到的是统帅领军横扫敌寇呢还是和平美景美人翩翩?




再回头看看市场那边:


流连山头2小时后,我们下山继续往Salon-Provence方向前进。俗话说下山容易上山难,此话一点不假。别看我上山时老拖后腿,下山时俺可是一马当先地::-)




半个小时后我们就到了山下的小镇Maussane。镇子虽小五脏俱全,我们自配的中饭来自不同的小店:先从肉店买来pate;隔壁小市场里的奶酪、酸奶、水果;街对过面包店里热烘烘的新鲜面包。然后舒舒坦坦地坐在村中心广场边的树荫下、长椅上,喝着用手压水泵打上来的井水,真是又香又甜!

下午3时就到了Salon-de-Provence,旅游办里空荡荡的,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友好。我们找的第一家旅馆门口站个黑不黑白不白的小伙子,哇啦哇啦大嗓门冲我们嚷嚷半天,也不知道是法语还是什么,反正一句也没听懂。我还想等receptionist 来了后说话,LD却拉着我就走。只听他嘀嘀咕咕说什么看着像个中东恐怖分子,云云。哈,一贯自认政治正确的LD也有这给人乱扣帽子的一天。第二家旅馆却出乎意外的好,真正的价廉物美(Regina Hotel 35欧/天),里面地道Provence deco。旅馆经理是个殷勤、友好的俄国小伙,将旅馆管理得井井有条。我们的房间在二楼,客人很少,窗外的大阳台成了我们独家使用。

阳台上看楼下经理家自用的小院,真是郁郁葱葱:


阳台一角,写游记的好地方:


旅馆上空时有战斗机高速飞过,从地图上看,法国空军的大基地就在城南。

住地对面街边停有Smart car。这又是欧洲独特事物,俺以前在北美没见过。(补记:无独有偶,旅欧回来后,昨天在弯曲的高速上也看到一辆):


Salon-de-Provence是个不起眼的城市,所有旅游介绍都将她忽略,因此游人稀少。其实在普罗旺斯地区,只要你仔细去看,即使Salon-de-Provence这么默默无闻的去处,也有无限小城风光。

从12世纪的Château de l'Empéri上看Salon全景:


城堡里也种菜:


我们正赶上一年一度的音乐节:


Salon街景:








大钟:


大钟近景:


钟下法国MM,不知在等谁?




老城里闻名的moss fountain,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:


推荐这家环境、口味均佳的越南餐馆:


我们点的:青蛙腿,Beef luc long(不知中文名)


老中在法国,餐馆选择首推越南菜,中国南方口味加点法式风味,非常可口。小地方的中餐馆,往往令人失望。

Saint Remy 到Salon-de-Provence骑了50公里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