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rcassone是个建在山顶上的城堡,1997年被UNESCO列为世界文物古迹(on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)。它最早的历史始于3500 BC,城堡建于公元462年罗马帝国时期。山上是碉堡、山脚是城市,合为城堡。那里游客众多,物价昂贵,典型的旅游胜地景象。
从Trebes到Carcassone不过9公里,沿途却有小村庄3-4个。正是这些密集的小村庄和连接它们的小公路,使法国成为自行车旅行的天堂。法国南部地形比较平坦,加上地中海地区特有的好气候,是我们这种菜鸟骑手施展身手的理想地方。
9公里路,骑车不到一小时,小菜一碟哈。
Carcassone遥遥在望:
古堡入口处
来受爱国教育的学生们:
堡内大街
也有游客不到、安静的地方
古堡前的护城河,将战士与平民百姓分开:
堡内
堡外
从高高在上的古城里看新城:
古城里的教堂,是疲劳游客歇息的好地方:
看完古城出来,也到新城逛逛。为找吃中饭的地方,也为找个网吧与远在中国的儿子们通话:几日不见如隔三秋。在网吧门前遇到骑车从德国来的单身MM,MM年轻漂亮,却很腼腆(shy),未开口脸先红。(也许是大太阳晒的?)见我们同为自行车手,分外亲,主动上来说话。MM告诉我们她住在Carcassone城南的野营地,那里的青草长得好(天然床垫哈),LD说:Trebes野营地便宜(11欧/天)、还有个好厨子的食堂。
Carcassone城里的网吧:
逛完Carcassone,我们沿七弯八拐的运河(du midi canal)回Trebes。
沿途游船如织:
记得我去年在四川走的碧翠廊(参天古柏组成)吗?这里也有“碧翠廊”:
奇特的河道十字路口:上面是运河midi,下面是自然河Aude:
运河上船闸(locks)繁多,我们见到最多处5个船闸一个接一个。船闸用于船舶上山,是古代水利工程的一个wonder。在国内的运河上好象没见过。以前第一次看到船闸是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,就在加国会山旁的Rideau运河上。北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就近去那儿看,不必千里迢迢来法国。:-D
排队等船闸的船们
咱站在运河边看脚下自然河流淌(又一个河流交叉十字路口):
LD的得意之作,看那拱桥中弯曲的河道:
路上几天,体会是骑车并不难,咱老中谁不是几十年的骑手;只要横下心来,准备晒成巧克力,大太阳也算不了什么;难的是定向、找路 (navigation),找地方吃饭、住宿。LD有很好的方向感,加上我敏锐的路感(王婆卖瓜一下哈),咱们还算顺利。唯一为难的是找饭店:LD对食物不挑剔,找饭店以填饱肚皮为标准;而我却非精美食品难以入口,所以常常为在哪吃饭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。
今晚仍住Trebes。Trebes这么个默默无闻的小城,我们住了两天,待遇不低哈。野营点里,多是自家开车挂上全套设备的(厨房、睡房)旅游拖车(trailer RV)的欧洲国家游客。也有自行车旅,单身、结队都有。今天回来的早,我在超市买了一盒8个ice cream cone。拼命吃也只吃了4个,还有4个就放在邻居丹麦老俩口的RV冰箱里,顺便与他聊天。老头的法语贲好,几可乱真,英语也不错。退休后老俩口每年都欧洲各国跑,法国南部是必来之地,要的就是这份热。
今天到Carcassone来回一圈24公里。
(九)现代山城— Béziers
在Trebes休整一天,又上路了,前几天从Narbonne一路西行到Carcassone。这回掉头向东行。虽然运河 du midi与我们同方向,可几天与其同行,我俩就难免产生喜新厌旧之心,厌倦了运河风光。回程路线就选择向北偏一点的公路。目标是Narbonne北面的山城Béziers。
在无名的乡间小路上走着,看农人田中耕作,葡萄园工打枝忙。偶有汽车开过,都尽量绕开我们走。比起老美车高气盛的作风,法国司机们非常的懂得如何与自行车分享公路(share the road)。
也有悠哉游哉的老大爷赶着马车带着孙女兜风:
今天骑的路,在小丘陵地带中起伏。往日咱开车从不注意风向,如今骑车风向却成了我们最关心的预报。“一路顺风”是对今天咱们的写照。因为有风在背后推动,我们像长了一双翅膀,上山、下坡,感觉好像飞一样。中午时分就已经到了原定今晚住宿的小镇。那时咱俩骑得性发,谁也不想就此停步,于是就干脆一鼓作气,往Brezers赶。
途中风光:
午间路旁休息时,喜看hummingbird戏花间。这是我看到的最小的hummingbird.
行到离Brezers15公里处的Capestang, D5变成了D11,公路上开始繁忙,山也越来越高。于是我们转道上了D37,在Poilhes村口见到我们的老朋友du midi 运河,又开始沿着运河行。
进入运河旁的林荫道上,一反在公路上少见自行车的景象,这里放眼看去都是自行车,尤其有很多自行车旅行团。有位加拿大卑诗(B.C.)来的姑娘,看到LD车上MEC的pannier(自行车专用包),就大叫:“和我家里的一模一样!比这租来的强多了!”他们那个团,包(自行)车、包食宿、还包 pannier。人人都说法国是自行车旅行的天堂,法国人当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商机,各色自行车旅行团,有老少皆宜的,也有专为高水平骑手组的,行走于运河边的小道上。途中我们还遇到一群主要由新西兰人组成的团,自称是“Tour de France” (法国自行车大赛队),里面老的老,小的小,一看就是个冒牌的。:-)
这一段是小山区,运河走着走着就进山洞了。逢此时刻,路也没了,俺们就要扛车攀岩上山。山上当然是风景这边独好,可是我的相机却没电了。种种美景趣事,也无法记录。
下午四点咱一阵风似地到了Béziers。风助我行,今天骑了82公里。LD早就友善提醒,留点力气爬山城,否则今晚无处安身。到了城外,抬头一看:额的妈呀,进城的路如一条直线上升,地还是鹅卵石的!没法,下车推吧。那边LD去问路,引来一拉丁帅哥,说是正好也要进城,顺便给我们带路。一边说着,一边将我的自行车接过去,帮我推起来。拉丁帅哥来自Venezuela(危地马拉?),他的英文很糗,咱的法语很烂,说了半天,也不知咋地他现在落草法国。不过帅哥定是走惯了山路的,帮俺推车到山顶,脸不红,气不喘。给咱指明了旅游办的方位,与LD握握手,与俺左边一下、右边一下贴贴脸,拜拜了。
山城Brezers:
进城的路(后来相机充电后补照的,原来的鹅卵石路找不到了:-( ):
城外山下,Orb河绕城而过,河上5座桥梁,最老的这座是千年古桥,现在仍用为出城的单行道:
城外风光:
17世纪修建运河du midi的大工程师Pierre-Paul Riquet是Béziers本地人,当时那可是个创世纪工程,直到300年后的今天,du midi仍在正常的运行着:
山顶上的大道:
人行道比车道宽:
旅游办给咱介绍了小旅馆“Confort”(36欧),就像Béziers这个城市一样,旅馆老板是法国姑娘和北非帅哥的组合。Béziers不是旅游胜地,街上游人稀少,多见来自北部非洲或穆斯林移民,我们这一对非常不合时宜的显目。明明是走在法国的大街上,却让人感觉不是法国。安顿下来,出门吃晚饭时,老板娘将我拉到一边,悄声对我说:“这里很乱,穷人太多,好好看住你的背包。”
满城“外国佬”:-)
小巷通幽,人、车共道:
市政府里最显目处,贴的是本地为国捐躯的战士名单:
面目全非的罗马塑像,没有新造一个美了容的代用品,还是原装的好。看看后面那狭窄的小街,山上寸土如金啊:
古罗马露天大剧院遗址,据说原来剧院里的大理石在公元300年时被拆来建了当时的城墙:
山上的大教堂:
Béziers这个充满外国情调的山城,连空气里都充满了冒险、来路不明的分子。看着满街的北非和穆斯林们,我不由得遐想:不知他们如何漂流到这里,在此怎样谋生?在这里,我们吃了旅途上的第一顿中餐(餐馆“China Town”),味道嘛,实在不敢恭唯。在这里,我也第一次被人讹了钱,数目虽不大,感觉却不好。如老板娘说的:这里是个很乱的地方。
到Béziers,我们的第一张地图用到了头,买了第二张。
(十)途中小挫在Mèze
旅行在外,尤其是在环境、语言陌生的异国他乡,对旅行者的心能、体能、包容、应变能力是严峻的考验,24小时朝夕相处对旅伴的关系也是测试。出发前,就有朋友感慨:“我跟老公周末出门一天,都要打架。你们30天,天天在一起,受得了吗?”用咱老杨家的话:“谈朋友找对象,最好的考验是一起旅行(尤其是长途跋涉 ;-) )。是骡子是马,拉到山上骝一骝就知道了。”:-D
在路上将近十天了,咱俩之间以前在和平的日子里没有发现的一些分歧也显现出来了。比如说:我爱游景点,LD爱骑车。我是到哪都要停一停,看一看;LD是恨不得从早骑到晚,喝水都不怠停车的。今天因为我要在Béziers看景,耽误了一上午的行程,出城时又费了老大的劲才转出来。到下午1点后,才终于正式上了路。看LD的脸色,我就知道他心里现正经历着晴转阴呐。
一路无话,骄阳似火,万里无云,一丝风也没有。阳光肆无忌惮地照在我裸露的胳膊腿上,竟有点辣辣的疼。我恍惚又能听到“吱吱”的烤肉声了。骑了5个小时,我们喝了6大瓶水,手臂和脸上沾满一层亮晶晶的盐粒,轻轻碰一下,哗哗地往下掉。
又要进村了,沿途这样的村子过了无数个:
无名村庄里的水管,我们灌水的好地方(注:此灌水不是彼灌水哈)。见到一单干骑手从头淋到脚,最后干脆将穿着鞋袜的双脚泡入水池中。
途中喝水歇脚的时候,我们就凑一起看地图,看看到哪儿了,走了多远,还有多远。看图上标有“Pont romain”的字样,LD就建议拐进去看看,我抬头瞅他一眼,咋的啦?改性儿要看景了?LD嘿嘿一笑,看来早晨的多云心情,现在转晴了。:-)
“条条大道通罗马”时的公路桥:
罗马桥的说明:
桥旁有一座老磨坊,也是好几百年的古董。但是在两千年的罗马大桥前,不过是个小屁孩,所以提都不值一提。这要在美国,还不得成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。
转念又一想,咱们老中,也是2000多年历史文化,与这欧洲的罗马文化有一比。东方、西方各有所长,都是悠久历史文化,都是人类的宝藏。
看到地图上有一条近路,抄过去,却因建新高速,堵成死路一条,还得原路返回。高温、骄阳使今天的40多公里比昨天的80还难。眼看天色不早,今日夜宿何方?看看地图上,最近的镇子是海湾边的Mèze。
下午6点钟,我们精疲力尽(主要是被太阳晒蔫的)到达海滨城市Mèze。一进城,感觉就不一样:空空如也的街道
Mèze是个奇怪的地方,有美丽的海港,却连个旅游办都没有,全城只见法国游客;咱们两个外国人在大街上一亮相,大家全瞅着;镇上只有一个旅馆,却满城全是出租的、自住的condo。
没有城市图,我们只得将Mèze蓖虱子似的蓖了两遍,终于找到镇上唯一的家庭旅馆(Bed&Breakfast),不带空调的房间,居然要价55欧,看来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:
旅馆的公用客厅:
葡萄架下小阳台,是我写游记的好地方:
我热、累交加,倒在旅馆的床上就不想动了。LD说他到海边去探探路,要是有好沙滩就回来告诉我。房间里又闷又湿,天花板上吊着个老电扇,嗯呀嗯呀的唱着。我推开外面遮阳的木窗,坐在2尺厚的窗台上向外望去,只见一片烤的火炉一样的红瓦屋顶,一丝风也没有。LD回来了,说海滩上少沙,水里多有水草,不去也罢。
明天的路程就要到Montpellier,那是一个大城市,又是毒辣的太阳、又是迷失在高速公路上的恐惧,真不想去Montpellier。LD原计划从北面绕过去,可是现在我们却陷在这南部的小镇里。“我们坐火车吧。”我提议,“绕过Montpellier。”火车坐到哪里去呢?拿着地图研究半天,我们最后决定去Nîmes,那里不但有小城风光,有LD一心要去看的古罗马遗址,附近的几个城市也都值得一游。明天就只要骑到最近的火车站Sète坐火车去Nîmes。
定下明天的行程,咱俩都舒了一口气。法国南部的酷暑,将我们赶向北方。
Mèze唯一有生气的地方--港口:
港口一溜全是餐馆,餐馆里一色都是海鲜。我要的一个海鲜la Carte:8个大生蚝,又鲜又嫰,真过瘾;十来个大虾非常新鲜;最后的是蜗牛,咱尝了几个就放弃了。一共才10欧!这要在俺弯曲,光那些生蚝(还只有这一半大)就得这价钱。
今天48公里的路程: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